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从信念维度来看,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价值引领。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系统,是政治环境、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信念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集合体。其中,政治信念作为政治生态的内核,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是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内在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才能凝聚自我革命的思想伟力,为持续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信念支撑。
从主体维度来看,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行动遵循。政治主体是党内政治生态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既包括政党本身,又包括每一名党员,体现整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政党的宗旨决定了党员的行为,党员的行为反映了政党的性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仅要求党坚守初心使命,而且要求注重教育与引导广大党员。实质上,政治生态的净化归根结底是党员个体思想观念的净化,唯有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为行动遵循,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坚守初心,永担使命,才能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故而,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进而常怀公仆之心,涵养为民情怀,真正使以人民为中心内化为自觉的根本遵循和行为准则。
从制度维度来看,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力量源泉。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合理的制度尤其是人事制度和监督制度,能为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实基础。在制度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信任与依靠人民群众。如选人用人时,应进行源头管理,把好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将为民清廉务实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察服务人民与造福人民的能力、水平和实绩,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善于发现、培养与提拔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并且得到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又如开展权力监督时,应在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基础上,鼓励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保持信访举报渠道的畅通,保护监督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使社会监督与群众监督成为确保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有效举措。总之,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不断提升制度构建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与满意度,为优化政治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从文化维度来看,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精神滋养。文化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政治生态的有机组成,而且是政治运作中影响最深远且最持久的因素。良好的政治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党员的道德品格并规范其行为,在其素质提高、能力提升与权力规导过程中发挥润物无声的隐性作用,进而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要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蕴含丰富的为民思想。对这些思想的发掘、传承、弘扬,既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同时也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进而在社会系统与政治生态的协调一致、良性互动中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有利环境。因此,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政思想和民本思想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从实践维度来看,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评价标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构建健康的政治生态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考察各项工作是否获得人民的拥护与认同,是否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有助于人民福祉的实现,是否有助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满足度等。除此以外,应把人民群众作为重要的评判者,把人民呼声和人民利益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尺,从而使净化政治生态的努力转化为强基固本、凝聚人心、造福人民的实践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为价值指向、行动遵循、力量源泉、精神滋养和评价标准,持续净化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