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在线教学如何实现项目化
一、目的与挑战:
在线“讲练”教学的项目化升级
(一)目的
何为在线“讲练”教学的项目化升级?是指将在线“讲练”教学通过翻转以及教学的创新设计,构建项目教学:(1)学习任务的升级。即将原本测试化、技能化(具体解释见《如何做在线翻转教学》)的学习任务升级为项目化的学习任务;(2)学习情境的构建。项目是情境的一种表现,测试化、技能化的学习任务依然是抽象化的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在线“讲练”教学的“翻转”化升级呢?其主要目的有:(1)为学生的学习构建意义。测试化、技能化的学习任务给予学生的印象往往是“学了有什么用呢”,而项目化的学习任务却能给学生“这多有意思啊”“这多好玩啊”等意义感;(2)促进知识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情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学习的内容,情景化学习可以加强各种知识表征(语义表征、情节记忆、动作表征)之间的联系。
(二)挑战
是否所有测试化、技能化的学习任务能够升级为项目化的学习任务?这显然是一个问题。然而《中国舞基础训练》给予了我们某种启示:《中国舞基础训练》更多的应当是技能化的学习任务,学生练习的是如“立半脚尖,压脚腕,双脚一位2拍一次的做4个八拍,单脚的2拍一次2个八拍后撒手找重心站一会儿然后换脚重复”等技能点,但是钱校长通过拍视频以及班级群、朋友圈、抖音等在线平台的分享,赋予技能教学更多的意义感,有效地实现了学习任务的项目化。《中国舞基础训练》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所任课程的特殊性,也许也能有所突破。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也只有从舒适区跨向恐慌区的挑战,才能实现能力的增长。
二、专业课程的项目化升级
(一)学习任务:如何实现项目化转型
徐国庆认为,职业教育要成为一种对主体有意义的教育,内在地激发主体对活动的参与,必须使得教学变成能产生显性成果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良好的功能化成果的项目化取向的学习任务是最佳的选择。通过节目的形式,钱校长将《中国舞基础训练》原本技能化的学习任务实现项目化的转型。那么,本课程应当如何实现?仅仅是画一只表现空间、冷暖的红苹果?苹果,诱惑了夏娃,砸醒了牛顿,造就了乔布斯,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能够赋予苹果何等的意义呢?
小贴士:从以下五个维度看你建构的学习任务 · 感知层:看上去好玩吗?有意思吗? · 框架层:包含了哪些元素?或者哪些过程? · 资源层:需要调动那些资源? · 范围层:超过学生能力的范围了吗?超过多少?能实现吗? · 意义层:我们通过这个学习任务得到什么?学生通过这个学习任务又得到什么?学生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教的存在是因为学的需要! |
(二)在线支架:如何实现到位不越位?
如何进行学习辅导的设计?可能存在具体的各种方法或技巧,但是始终有个基本的原则,即到位不越位。何为到位?裴斯泰洛齐认为,如果人的各种力量的发展只是依赖本性的力量,没有其他的帮助,那么,使人从动物的、感性特征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是很缓慢的。裴斯泰洛齐所言的“其他的帮助”即为到位。何为不越位?卢梭指出,假如你的头脑永远指导他的双手,他自己的头脑必将变成无用。这实际上说,学习辅导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果替代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停留于练习。
小贴士: · 此处暂且空白,期待您的探索。 · 如有可能,期待您的经验分享。 |
(三)如何建构拉动学习需求的自主探索?
实践探索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果,如测试化学习任务的成绩,技能化学习任务的动作,项目化学习任务更为显性的工作成果等等。您会如何评价爱因斯坦呢,在他拿出的第一张板凳的时候?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其发展的过程,如果只是关注“板凳”,那就忽略了人的发展。同时,如果“板凳”做得极为完满,这只能表明学习任务的不恰当,实践探索的无意义!
小贴士 · 如果没有问题,学习就没有发生! · 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 “大家都会”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成功! |
(四)如何让你的学生“爽”?
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前篇已经谈及人的内在的生物性情绪,满足需求就产生愉悦感,长时间的需求得到瞬时的满足就产生“爽”的感觉。而游戏的体系中,不仅拉动人的需求,进而给予满足甚至“爽”。如果,学习任务的构建能够拉动学生的内在需求,而学习成果的展示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满足,产生愉悦甚至“爽”的感觉,《王者荣誉》中的小红花、奖状、奖杯、腰带是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的虚拟物品,但是代表了游戏者历尽千辛万苦,突破重重挑战的成就!尤其是在展示后,有人围观、点赞甚至惊叹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体验!如果能够这样,你还担心学生的不主动、不参与吗?
小贴士 · 成果展示是一种激励机制。 · 教师的点赞,其实是一种单点、单向的激励,效能极其有限。 · 激励的关键在于营造一种能够让学生彼此挤压,彼此激励的“场”。 · 激励应当成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协同的系统。 |
(五)如何建构“增强回路”?
如何构建反馈提升?钱校长的课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家长、自我、同学、老师以及更大范围的他人构建出多维度的反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小老师”的设置,即一位女生在指导妈妈跳舞,其意义在于,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不再是原先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从更高的维度来认识和理解学习。那么,我们的课中是否可以实现呢?
小贴士 · 除了 “小老师”还可以是什么? · 盛亮老师在篮球队训练时,经常让队员担任裁判或者教练,其意义是什么? · 我们的学习任务只是“纸上的苹果”吗?是否可以有更多的创意?如果这样,那么,学生的角色是否可以更多? |
反馈提升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迭代升级”。何为“迭代升级”?爱因斯坦的三张小板凳就是“迭代升级”!二是“共同进化”。何为“共同进化”?其实就是教学相长。之所以用“共同进化”,就是要强调,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教师提升的契机!
当然,将在线“讲练”教学升级为项目化教学,改变了课堂的形态,如何评价教师劳动的质量与数量,显然需要学校教学治理方式的变革。如一节课的课时如何统计?需要我们共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