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守正”与“创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引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以“守正”确保方向不偏、底色不改、基因不变、根本不松,以“创新”更新理念、强化队伍、优化内容、革新形式,回答好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守正:在坚持和巩固上下功夫
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守正”,就是要锚定方向、擦亮底色、涵养正气、牢固根本,时刻牢记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
一是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定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牢牢握紧党的全面领导这根“定海神针”。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省(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权,统一思想和行动。
二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亮底色。扎根中国大地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讲授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围绕职业教育热点、难点、焦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通俗性。
三是以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养正气。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必须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优选素材,加紧开发红色文化教材和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教材,保护和开放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开好课程,建设全国职业教育红色文化课程研究中心,鼓励开发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红色文化课程,总结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方法,多形式、多渠道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教育。
四是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固根本。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脚点。一方面,方向要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灵魂主线贯穿立德树人工作全过程,加强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质量要高,建立校企合作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校企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合作关系稳定;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新型供给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主动对接;建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受教育者品德、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培养更多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大国工匠”。
创新:在完善和发展上有作为
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创新”,就是要深入探究“创新”应该完善和发展什么,不断更新理念、强化队伍、优化内容、革新形式。
一要更新立德树人理念。面对“十四五”时期新机遇新挑战,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当前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将他们道德领域多元矛盾明显、心理抗压能力有待加强等差异化特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发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育人资源,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内外部的深刻变革,聚焦前沿问题、解答热点课题、探索工作规律,将党建和思政工作全面纳入职业学校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要强化立德树人队伍。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纵向构建国家、省、市(县)分级分层的培训体系,横向开展职业学校党政班子和管理干部培训,实施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另一方面,建设跨界复合型队伍。点上,按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复合标准,选优学校领导班子;按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复合要求,配强院(系)党政干部队伍;按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复合目标,建设专职政工队伍。面上,跨学校探索思政课集体备课常态化机制,跨院系探索专题化、模块化思政课程,跨专业建立思政课教学委员会,跨行业组建由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道德楷模等一线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兼职德育导师队伍。
三要优化立德树人内容。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所立之“德”,必须有独特的气质。一方面要传承工匠精神,通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树匠心、育匠人、铸匠魂,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崇尚劳动教育,探索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贯穿职业教育课程、课堂、管理、文化、环境等全过程;挖掘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的劳动教育内涵,厚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风尚。
四要革新立德树人形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正奔涌而来,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生态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亟须创新职业教育的形式载体。一方面要改造传统课堂。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发挥互联网载体的互动优势,开发融媒体教材,拓展视频图文信息资料来源,突破传统思政课堂的物理时空制约,实现思政课堂过程管理。另一方面要探索未来课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互联网+”“VR/AR+”“智能+”等思政课新形态,满足职业教育对象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要。
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做好立德树人守正与创新统一,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作者:刘仁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