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洁任务驱动课堂运行
观察中职评比课、示范课、公开课,发现许多课存在任务复杂、环节过多、技术堆砌、形式热闹等问题,透过“热闹”的表象,经比对,识别出一组平实、自然的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用简洁任务驱动课堂运行”。所谓简洁任务首先指任务数量,一堂课就围绕一项任务展开、完成一件事;同时指任务内容,简洁任务是可以清晰描述的。
简洁的任务设计要明确建立起学习者与工具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即广义的技能,当这种关系深入到工具与对象之间时,即表现为具体的技能,当学生能稳定地输出这种能力的时候,任务就完成了它的训练功能。
任务驱动的实现
任务设计完成了教学驱动载体的选择,简洁而明确的任务要能承载所有的能力培养功能。课堂教学围绕任务展开,同时又要利用任务的“能量”来驱动课堂运行,其中的关键是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实施的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任务的明晰,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样,可以采用导学单或是微课来导引,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演示来实现。二是任务的尝试,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不同的学生采用“同一”工具测量“同一”对象,若输出“同一”结果,说明知识与技能已掌握,可以进阶学习;若输出结果不同,说明“操作方法有误”或是“识读方法有误”,这正是学习要改进的关键。三是任务的交流,包括组内“产生同伴互助”的学习,更包括组间,这时若引进任务的“变式”,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对象,特别是教师有意识投放“不准确工具”测量同一对象,学生就有可能习得并输出“调校工具”的能力。当然,交流也包括对经验与问题的梳理、对学习的反思等。
任务驱动的结构同样应该是简洁的,这种简洁性表现在,当上一环节“相对饱和”以后即进入下一环节,对任务足够明晰的时候进入尝试,当足量的尝试发生后进入交流。如此的一个驱动过程“环环相扣”,且有“力量与能量的传递”。
教学效果的评价
中职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必然存在一个自我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的。反思是优化的逻辑起点,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与审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审视学习投入,任务驱动“教学”的发生,也能驱动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关注学生是不是全员参与、持续参与、深度参与学习,学习投入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金标准。其二是审视能力输出,即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是不是在不断输出习得的能力,学生不能输出哪些能力,哪些学生不能完成能力输出,这些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进程管理以及干预的主要指标。其三是审视组织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是复杂的,在课堂实施之后,教师需要反思审视所有的环节安排,当环节的有效性出现问题时,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环节来解决,而是要通过转换找到更好的实现路径。
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际上关注了学习中的两个首尾变量,即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这两个变量也是教学改进之源,通过改进任务设计与任务实施,可以逐步找到课堂自我优化的路径。这样的评价与反思机制同样也是简洁明确的。
大道至简。“简洁化”应该成为中职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用简洁明确的任务来承载能力与素养的培养,用行动性知识习得的最自然方法“做中学”来驱动学习的发生,用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来判断教学是否需要改进以及怎么改进。如此,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和有章可循。